今天是全国“土地日”。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今年我市将继续多措并举鼓励地方政府、企业通过回购收储、兼并重组、腾地拆迁、闲置扩能等方式盘活存量用地空间,实现盘活存量建设用地3万亩,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1万亩,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万亩,力争推动供地总量中存量建设用地占比在去年66%的基础上再提升,达到70%的目标,进一步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抢抓初夏劳作的黄金时节,惠山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内破产的华通铜业地块上正如火如荼地改建厂房。去年年底这一近50亩的“僵尸”地块被开发区管委会以司法拍卖的方式收回了土地使用权,通过回购收储,重获新生。目前该地块已入驻阿米检测、英鹏新能源等4个项目,预计年产值可达1亿元。
在新吴区,低效用地再开发为重大项目落地腾出了空间。先导智能利用对苏阳建设转让地块和厂房的升级改造,推动新一代锂电池装备生产基地项目一期顺利投产,仅A、B两栋厂房去年就贡献7亿元营收。待今年C、D两栋厂房投运后将实现产值的新跃升。
华通铜业、苏阳建设地块的“重生”,是我市各板块、开发区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生动剪影。“由于新增建设用地空间有限,全市土地供应更多依赖于盘活存量。”惠山经济开发区的用地现状,印证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土地利用处处长邱宏杰反映的“紧迫”状态。据介绍,目前惠山经济开发区剩余建设预留空间已不足百亩。为破解用地难题,开发区实施了“清理僵尸企业、整合低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三年行动计划,自2018年起对辖区内4481亩有盘活利用潜力的存量土地进行空间整合,截至目前已盘活2200亩,引进明恒混合动力等新兴产业项目23个,既节约了用地资源又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
“在盘活存量空间的过程中,闲置低效用地‘认定难’是绕不开的问题。”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惠山分局长安中心国土所负责人介绍,为此,惠山经济开发区整合财税等部门力量,对辖区内企业综合考量,,给出了“僵尸企业”、低效用地和闲置土地清单等,让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有了清晰的指向。
基层的积极探索为全市政策完善积累了丰富经验。据悉,为给“盘活挖潜”营造更优环境,今年我市将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盘活存量工业用地资源、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的新政,探索实施项目库管理,优化低效用地再开发项目的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间;探索盘活改造联合评审和监管机制,完善对改造地块的评审和全流程管理等,加快激活存量实现“腾笼换鸟”。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dtaxis.com/view-22178-1.html上一篇:“内地宜居第一城”,无锡三连冠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江阴日报”、“江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江阴日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江阴日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江阴新闻网”,违者江阴日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江阴日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阴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QQ:1260995099